25
2023-05
2023年5月20日—22日,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于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办!
本次大会以“生命科学·新理念新技术”为主题,聚集全国生命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近2000人,群英荟萃,相聚一堂,共话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发展!
精科医学受邀隆重参展!
1
精科医学
携类器官技术服务隆重参展!
本次展会,精科医学携类器官技术服务产品登场!
精科医学展位前围绕着不少参会者,对精科类器官平台表达出浓厚的兴趣,与现场工作人员踊跃交流。
2
大会报告
骨肉瘤新靶点发现竟靠它?!
本次会议中,精科医学类器官高级技术官郭翠滨女士发表了题为《基于NGS-PDO的骨肉瘤靶点发现与精准治疗》会议报告。
深耕类器官技术,推动产品转化,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干货满满的学术汇报,郭翠滨女士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嘉宾纷纷参与交流,共抒己见,气氛热烈。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骨源性恶性肿瘤,且对于一线用药耐药患者,缺乏有效的二线疗法及靶向药物。探索骨肉瘤可靠治疗靶点对解决骨肉瘤靶向治疗“瓶颈”至关重要。
利用骨肉瘤类器官作为研究模型,精科团队发现GPC3在骨肉瘤中高频表达及与CD133有极高的共表达率,同时,抗GPC3抗体能够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和诱导凋亡有效抑制GPC3阳性病例类器官(PDO)和异种移植瘤(PDX)的生长。这些结果共同揭示了——针对GPC3的免疫治疗有望成为骨肉瘤个体化治疗的新途径。
3
精准医疗好帮手
权威专家谈类器官应用
在同期的会议论坛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李鹤平教授发表了题为《类器官在结直肠癌与肝癌个体化精准治疗及科研应用》的报告。
李教授利用两个来自精科类器官平台的药敏检验案例对类器官应用展开了介绍。类器官由于其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的肿瘤异质性,对于多线用药后耐药的患者,采用类器官药敏试验结果辅助调整用药方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李教授表示,除却临床,类器官在科研探索方面也有极其亮眼的表现。
细胞系和PDX是骨肉瘤研究中最常见的模型,然而,细胞系存在与原肿瘤基因表现区别较大的问题,而PDX常常因为成功率低、时间长、花费高等原因不利于研究推进。肿瘤类器官具有拟合度高、传代稳定、培养周期短等多项优点,是近年来优秀的新兴疾病模型之一。
事实上,类器官技术本身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已经成为疾病研究、临床药筛、新药研发等多领域最受瞩目的模型之一。近年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科研文章借助类器官模型辅助研究。类器官技术也在转化应用的推进中不断积累经验、向前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肿瘤类器官技术转化先行者,精科医学承担使命,以主要起草单位之一的身份参与首个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的制定,愿与各位同行一起推动类器官技术转化,共同见证类器官技术更规范,更标准地服务于研发、临床、科研领域。
团标发布会现场图片
4
类器官技术
类器官
类器官(Organoids)是利用干细胞或患者组织在3D培养条件下形成的多细胞立体结构,在结构以及功能上高度模拟人体器官和病变组织(如癌症),能够形成器官类似的空间结构并且分化出对应功能,具备增殖分化、自我组装、长期培养、遗传稳定等特点。
类器官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体外模型,使深入探究人类疾病本质和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成为可能,在新药研发、药敏检测、诊疗新策略探索、新靶标发现、疾病发生机理、再生医学等多个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
精科亮点
精科医学作为中国肿瘤类器官技术转化先行者,我们在类器官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涵盖了乳腺癌、肺癌、胃肠癌、肝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骨肉瘤以及脑肿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其中基于活检组织的微量建模培养成功率极高,同时可以实现穿刺标本的“一样两检”(类器官药敏+NGS)。精科拥有自主研发的类器官培养技术和试剂盒,能够有效地延长样本保护期,扩大地域覆盖面。此外我们还和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与临床合作。目前我们已经在类器官建模方法、类器官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类器官共培养等多个重要技术上实现突破,并参与制定中国首个乳腺类器官团体标准。